原料都是豆子,“豆汁”和“豆漿”區別在哪,為啥走不出北京?
導語:到北京旅行,登長城、游故宮是外地朋友必備的項目之一,而有些勇敢的朋友,還會嘗試挑戰一種“黑暗料理”——豆汁,不過很多人還是以失敗告終,有的人喝了一小口之后,就默默放下來碗,不想再喝第二口了。

多數人對于豆汁的感覺,總結起來,大概就是這幾個詞語——“酸腐味道”、“酸酸餿餿”、“一股泔水味”,都是一些“差評”的詞語,所以豆汁才一直走不出北京。不過,對于北京人來說,他們就好這一口,清晨來一碗豆汁,就是美好一天的開始。

早在遼宋時期,豆汁就成為了民間大眾化的美食,從清朝開始,豆汁就在北京流行起來。在乾隆十八年,豆汁更是成為了宮廷的御膳。根據歷史的記載,當時乾隆皇帝招募了多名豆汁工匠進駐御膳房,并且召集一眾大臣品嘗豆汁,結果大家喝了之后,紛紛拍手稱贊。
“豆汁”和“豆漿”區別在哪?

對于南方人來說,可沒有豆汁這東西,只有豆漿這一食物。于是人們就有這么一個疑問,豆汁和豆漿是不是同一種東西?它們的區別到底在哪?事實上,雖然它們都是以豆子為原料,但卻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食物。豆漿是用黃豆加水研磨之后得到的漿液,而豆汁則是用綠豆作為原料,把粉絲的下腳料發酵以后,放入大鍋里煮一煮,隨后再過濾,這就是豆汁了。

因為有了發酵的過程,所以豆汁總是散發出濃郁的酸腐味道,像是擺放了好幾天的食物。雖然外地朋友對于豆汁都避而遠之,但是老北京可是豆汁的“狂熱粉絲”,每天去豆汁店打卡,已經成為了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如果喝習慣了豆汁,其實這個玩意還是挺上癮了,就像是喝水一樣,每天都要喝。
喝豆汁有什么講究?

之前認識了一個北京的朋友,是一個老北京,他說喝豆汁一定要配咸菜絲,咸菜絲必須要切成絲兒,這樣才是最地道的品嘗方式?,F在很多人都喜歡喝豆汁配焦圈,所以大眾才認為焦圈才是最地道的吃法。實際上,北京人吃燒餅時才會夾著焦圈。

其次,喝豆汁不用勺子,一定要用手托著碗底,嘴唇貼著碗邊,碗慢悠悠地在嘴邊轉著圈兒,這種喝豆汁的方式,在北京話里叫做“吸溜兒”,這一詞語,對于喝豆汁的動作描寫,形容得既生動又形象。

不要看豆汁其貌不揚,它的營養價值可是非常高,其中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分。只不過現在地道的豆汁店為數不多,正宗的豆汁更是難以尋覓。

你喜歡喝豆汁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