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中國歷史中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多民族國家,秦始皇更是公認的千古一帝,雖然秦朝歷史只有短短14年,但是在這期間涌現出一大批的文臣良將,那么接下來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中國秦朝時期十大著名武將,我們一起來看看唄!
注:1.本文不包括秦朝建立前的名將(如白起、王紇等)。2.本排名為非正式的排名,僅供參考。

十、秦將李信簡介: 李信是秦始皇寵信的大將之一。雖然大家最了解的秦將,應當屬戰國四將的白起和王翦,但秦的傳奇不僅僅是這兩個人締造的。
強盛的秦朝,麾下能臣強將數不甚數。而李信就是秦朝少壯派將領中最受秦始皇信任的將領之一。
當初燕太子丹派荊軻到咸陽,以獻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為名,行刺秦始皇。這次行刺最終功虧一簣,而燕也徹底觸怒秦的怒火。
嬴政派王翦等人率大軍進攻燕國,李信便是出征的將領之一。李信作為先遣部隊,率軍來到易水河畔,在這里以輕騎兵突襲大敗燕太子丹率領的燕軍。
燕太子丹率殘軍回燕都城薊城堅守,王翦率軍趕到圍攻薊城。薊城城破,燕太子丹與燕王喜退守遼東。
眼見秦軍虎視眈眈,燕國難以保存。代王趙嘉表示,如今秦的怒火都是因為太子丹刺殺冒犯秦王。秦軍如此逼迫,是為了拿下太子丹首級。只要大王交出太子丹,那么燕國就能保存了。
燕王昏了頭腦,根本沒清楚秦王一統天下的決心,真殺了太子丹,將首級獻出。李信率軍根本不停,以勢如破竹之勢,敗燕軍俘虜燕王喜。此戰過后,燕國滅亡,而李信也受到嬴政信任。
嬴政預備伐楚,這之前找來李信問他需要多少兵力。李信答20萬足矣。嬴政又去問王翦,王翦答非60萬不足以拿下楚地。
嬴政聽后笑著說:“王將軍老了,多么膽怯?!庇谑撬衫钚艦榇髮?,集20萬大軍,興師伐楚。
李信率軍連戰連勝,先后拿下平輿、寢丘、鄢郢等地,隨后與蒙恬相約城父會師。楚將項燕,攜舉國之力出戰,積蓄實力悄悄的跟在李信背后。
李信被突然襲擊,措不及防,秦軍敗。項燕追擊三天三夜,李信軍大敗而逃。此次對楚的征戰,是秦滅六國戰爭中,少見的大敗。李信因自大而坑了秦軍,而那項燕正是西楚霸王的爺爺。
不過姜還是老的辣,最后楚地到底還是王翦拿下。不過這也不能說李信無能,他也是秦響當當的名將,功勛卓著,可惜馬失前蹄,敗了楚戰。

九、王離是秦代名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因功受封武城侯。秦始皇二十八年
(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吞并世界以后,豎立天子名號,稱為始天子,史稱秦始皇。秦始皇為了撫慰東方庶民,因此東巡到瑯邪(今山東膠南),事先王離與其父王賁在隨行當中,和丞相王綰、卿士李斯等人在海上介入評斷秦始皇的好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與秦始皇少子胡亥秘不發喪,捏造秦始皇遺詔,攙扶胡亥即位稱帝,史稱秦二世,并賜死秦始皇宗子扶蘇和將軍蒙恬,將其兵權移交給時任副將的王離。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由于秦二世執行虐政,以致陳勝、吳廣舉兵叛逆,史稱陳勝、吳廣叛逆。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二世派王離與章邯等人率軍攻擊趙國,把趙歇和張耳圍困在鉅鹿城中。事先有人說:“王離,是秦代名將?,F在他帶領壯大的秦軍攻擊剛豎立的趙國,肯定能取勝?!币粋€過客說:“紕謬。聽說做將領的世家第三代必定要打敗仗。為何如許說呢?由于他家殺的人太多,他家的子女就要蒙受惡的責罰?,F在王離已經是王家的第三代將領?!辈痪?,楚國上將軍項羽帶領楚軍前去拯救鉅鹿,攻擊秦 軍,俘虜王離,王離的戎行投誠諸侯軍。

八、辛勝,秦王政執政時期秦國將領,在荊軻刺秦失敗后,受秦王政派遣,與王翦一同攻打燕國。
人物生平: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國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秦國派遣大將王翦、辛勝攻打燕國,在易水西邊大破燕國軍隊。

七、蒙武(?—約公元前219年),名將蒙驁之子,蒙恬與蒙毅之父,戰國末期秦國將領。公元前224年,蒙武擔任副將,跟隨主將王翦率軍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斬殺楚將項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與王翦率軍攻打楚國,擊敗楚軍,俘虜楚王負芻,滅亡楚國。其后事跡不詳。

六、蒙毅(?―公元前210年),秦朝(秦國)名將蒙驁之孫,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
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軍事在外統兵,蒙毅掌朝政在內輔佐秦始皇,官拜上卿。蒙毅深受秦始皇的親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車,居內則侍從秦始皇左右。
秦二世繼位后,蒙毅因遭中車府令趙高的讒言陷害,被秦二世囚禁殺害。

五、內史騰,也寫作“內史勝”,戰國后期秦國將領(生卒不詳)。秦王政時任內史,名騰,姓氏不詳。內史騰曾作為秦國代表接受韓國割讓的土地,后又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北)管理地方,為秦伐楚奠定了后方基礎。之后任內史,管理京城,責任重大,可見秦王政對其信任。
人物介紹: 早在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7)時,白起攻楚,取得郢,置郢為南郡。南郡與楚國相鄰,足以拊楚之背。秦王政在消滅韓國后,準備攻打楚國,便命內史騰駐守在南郡。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內史騰來到南郡,為了嚴明法律,他發布了一紙及其有名的文告給縣、鄉。內史騰又命人發布文書,申明為吏之道。他的兩篇文告,富有哲理,對為官為吏都有指導意義,因此,他的屬吏帝業謹記心頭,竭誠供奉,甚至有人以這兩文陪葬。比如,近年來在云夢澤發掘的墓中,便在秦國安陸(今湖北安陸)令名叫喜的人身邊發現了這兩篇文告。學者推測,喜應當是內史騰的屬吏??梢?,內史騰的屬吏對內史騰的教誨是如此至死不渝。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韓王安請求向秦稱臣。秦王政十六年(前231),韓王韓安獻韓國南陽一帶給秦國。九月,秦王政派內史騰去接受韓國所獻之地,任命他為代理南陽守。內史騰在南陽發布文告,撫定百姓之心,嚴防不法的行為,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內史騰奉嬴政之命前往攻打韓國,大敗韓軍,擒獲韓王韓安,收繳韓國的全部土地,在那個地方設置潁川郡(轄今河南中部及南部地)。 內史騰把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條,法令嚴明,官吏恪盡職守,為秦王政進攻楚國提供了堅實的駐軍基地。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秦將王翦率軍滅掉了楚國。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國統一天下。不久,內史騰被任命為內史。內史是負責京都咸陽事務的官吏,但地位要比各郡郡守高。在這一任上,內史騰一如以往,恪盡職守,直到老死任上。

四、章邯字少榮,是秦朝著名的將領和上將軍,在秦二世胡亥時期任少府。當時陳勝帶頭起義,二世原本不以為意,但是陳勝后來逐漸勢大,胡亥這才開始害怕,與眾臣商議對策,章邯這時站出來提議,將驪山刑徒釋放讓他們攻打陳勝,于是胡亥就派章邯等人去率領囚徒為兵攻打叛軍。
章邯出發后遭遇了楚軍,大敗了周文,周文倉皇而逃,逃到了曹陽,章邯追擊并順勢攻占了曹陽,周文再次逃到澠池,章邯再次大敗了周文,周文于是自刎而死。后來章邯乘勝追擊,繼續攻克了滎陽城,接著又連續打敗了鄧說,斬殺了蔡賜,迫使陳勝逃到城父,章邯再次追擊,陳勝于是讓張賀迎戰,結果張賀戰死,陳勝于是再不敢出城,不久后陳勝被自己的車夫殺死。
章邯屢戰屢勝,直到后來在追擊田榮時遭遇了項梁大敗而歸,朝廷派來援兵,才合力將項梁殺死。章邯想要繼續攻打趙國,結果趙王趙歇等人逃入巨鹿城,項羽為了給自己的叔父報仇也開始攻打章邯,秦軍大敗,二世派人責備他,章邯害怕,讓司馬欣前去請示,但是趙高卻想殺了司馬欣,司馬欣逃回向章邯報告此事,章邯害怕之下就向項羽投降,項羽于是將他立為了雍王。
漢元年,劉邦襲擊章邯,章邯在陳倉抵抗漢軍,劉邦幾次用計策擊敗了章邯,最后平定了雍地,將章邯困守在廢丘,章邯在廢丘拼命抵抗,劉邦久攻不下,于是又用水淹攻城,城破后章邯自刎而死。

三、王賁是秦國時期的著名將領,在秦國滅六國的統一戰爭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他也是戰國四大將之一的王翦的兒子。戰國時期有四個軍事人才,他們都為自己的國家打了無數的勝仗,立下了很多軍功。他們分別是秦國白起、王翦,趙國李牧、廉頗。
秦始皇十三歲繼位,幾年后他就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戰爭,幾代秦王為了這個目標共同奮斗了好幾代。秦王政時期,朝中大將云集,為秦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秦王政統領有方,將戰國六國一一打敗,燕楚齊趙魏韓都被秦國給滅了,其中王翦王賁父子兩人除了韓國以外,其余的五國都是這兩父子所滅的。
王賁在公元前226年的時候,被秦王政派去攻打楚國,結果王賁不僅大敗楚國,還奪取了楚國的十幾座城池。
公元前225年的時候,王賁又率領大軍攻打魏國,他采用引黃河之水灌淹魏國都城大梁這條計策,針對魏國大梁城采取了合適的策略,在黃河水的長時間的浸泡下,大梁的城墻坍塌了,魏國國君魏王假請求投降,可是秦軍殺了魏王,將魏國的土地收為秦國所有。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又征召了許多的士兵,他準備對付一直以來都沒有針對過的燕國。其實在公元前227年的時候,燕國就狠狠的得罪了秦王政,因為就是在這一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的事件。
荊軻刺秦失敗了,秦王政大怒,決定派王翦出兵攻打燕國。燕國國弱,聯合趙國一起對抗秦軍。燕國這邊的領軍人物是太子丹,是秦王政小時候在趙國邯鄲一起做質子的小伙伴,可是這個小伙伴最后竟然是第一個敢派人來刺殺自己的人。最后趙國和燕國的聯軍還是被秦軍王翦打敗了,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燕國也名存實亡了。
這一次王翦的兒子就是要去解決了父親當年沒有收服的燕國,他和李信將軍一起攻打遼東,捉了燕王喜,徹底滅亡了燕國。
也是在公元前222年的時候,王賁還率軍攻打了趙國,他俘虜了趙國殘余勢力的領導者代王趙嘉,徹底消滅了趙國。
公元前221年,齊國國君齊王建派兵守衛齊國西部邊界,不與秦國通使往來。他以為這樣秦國就會放過他們,但是秦王政的目的是統一六國,怎么可能少得了齊國呢!于是秦王政就派王賁和李信率軍攻打齊國,他們從燕國的南面出發攻打齊國。
齊國王君聽取了國相后勝的建議,不和秦軍抵抗,齊國投降,秦國滅亡了齊國。從這一刻起,秦國就算是統一了六國了,所以秦王政在建立了秦朝之后,建立了皇帝制度,自稱“始皇帝”。
當時秦始皇剛剛打贏了勝仗,為了安撫東邊的百姓們,他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東巡活動,此次東巡,王賁就在這個隊伍里面,除了王賁之外,還有丞相王綰、卿士李斯等人,他們這些人聚在一起討論秦王政的功德,討論接下來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制度來治理這個泱泱大國??梢娡踬S即使在建立了秦朝之后依然還是很受秦始皇重視的。
但是就是這樣深受皇恩的家族,后來卻沒有什么大的事件出來,似乎王翦父子兩人的輝煌都留在了戰國時期一般。后世之人評論王翦的時候就說王翦不僅是一個沙場老將,他還是一名懂得為臣之道的高手??删褪且驗檫@樣,他才不敢對秦始皇提出意見,眼睜睜的看著秦始皇和秦二世將統一的秦朝整得倒跨不跨的。
關于王賁后來的歷史事跡相關的文獻并沒有記載,但是在趙高和二世的殺戮之下,王翦這個老將軍卻并不在被殺之列,所以王翦父子最終的結局應該不是被二世和趙高所害的。而王翦父子的死因也無文獻記載。

二、蒙恬(?~公元前210年),齊人。秦朝著名大將。剛毅忠信,治軍嚴整。曾率重兵抗擊匈奴,威震邊關;又曾親督修筑萬里長城,名播朝野。他克盡職守,為秦王朝的鞏固做出了重要貢獻。
蒙恬是將門之后。其祖父蒙驁戰國后期自齊國投奔秦昭王,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起,為秦將,功績累累;其父蒙武,是秦朝的裨將軍,率部攻楚,擒過楚王。蒙恬少時受家庭影響,酷愛兵法武藝、刑律文學。他曾學過獄法,并做過獄官。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贏政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開始實行中央集權統治,調整、任用一批文武官員。蒙恬正是在這種時候,由于顯赫的家世,而被選拔任用為秦將。率軍之后,蒙恬注重整頓軍紀,訓練士卒,研習兵法,提高了所率軍隊的戰斗能力。不久,他奉命率軍攻打齊國殘部,指揮果敢,士卒效命,結果大獲全勝。還朝后,蒙恬被拜為內史。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不僅深受秦始皇的贊譽,也在軍中贏得了赫赫盛名。
從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到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3年)的近12年間,是蒙恬才華橫溢,功業卓著,倍受恩遇的一段黃金時期。秦朝建立不久,贏政便派蒙恬率30萬大軍,出征北部邊域。這次征戰,使蒙恬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他謀略得當,敢出奇兵,率軍勇猛沖殺,擊退了匈奴貴族軍隊的進攻,收復了靈州、勝州等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一帶)。接著,受秦始皇之命,會同文武官員,在北部邊域修筑長城。蒙恬率部征集民工和原材物料,連年累月,突擊施工,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完成了從臨洮到遼東長達萬余里的長城工程。使這個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血汗的偉大建筑,從此巍然屹立在神州大地上。秦長城建成后,蒙恬率部鎮守邊關10余年,邊防整肅,邊境晏然,他的威名,也始終震懾匈奴。由于功勛卓著,蒙恬極受秦始皇尊寵。其弟蒙毅,也深得秦始皇信任,位至上卿,出入常伴其左右。蒙氏一家,得始皇以“忠信”稱之,倍享殊榮。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3年),贏政病逝,胡亥被立為太子,秦王朝的大權實際落入胡亥和中東府令趙高之手。他們得勢后,不僅除掉了皇長子扶蘇及其勢力,而且加緊剪除忠于始皇的文武大臣。秦始皇在世之時,趙高因收買公子胡亥,喻之決獄,險些被秉公執法的蒙毅削去官籍。因此,蒙毅就成了他們最先要除掉的人之一。并且,為了將胡亥順利推上皇帝寶座,趙高還與胡亥策劃,要同時將忠于始皇而又握有重兵、威勢赫赫的蒙恬置于死地。不久,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皇帝,馬上下詔、派使將蒙毅殺死。當時,蒙恬作為邊將正駐守陽周,胡亥、趙高擔心他起事,派使日夜兼馳盡速前往,令其自盡。蒙恬聞訊,悲憤交加。他開始仍想感化來使,向其力陳了蒙氏三代忠貞事秦,自己如今握有重兵30余萬卻仍不懷二志的忠信之情,并借古時周成王對周公旦始疑終信的故事,印證蒙氏宗親世無二心,只是受奸佞陷害等是非曲直,希望皇帝明察。但這一片赤誠,卻不可能打動一意要除掉他的人。蒙恬喟然嘆道:“我什么地方得罪了蒼天,竟讓我無過而死?!”最后服毒自盡。

一、王翦簡介:戰國時秦國名將,頻陽東鄉(今陜西富平東北)人,出身于世代將門,少年時喜愛兵法,青年時投入軍旅。公元前235年,秦王嬴政任用王翦為大將領兵攻趙國,大敗趙軍,攻陷九座城池。秦王政十八年(前229),他再次奉命攻趙。趙國名將李牧領兵迎戰,雙方相持不下。
王翦于是一面提議言和,又一面收買趙王的寵臣郭開,施行離間之計,散布流言說李牧要降秦,使趙王撤換了李牧。三個月后,王翦發兵猛玫趙軍營壘,趙軍大敗,趙國都城被秦軍攻占,趙王當了俘虜,趙國的疆域變為秦國的邯鄲郡。公元前227年,王翦領兵攻燕,在易水之西大敗燕軍。
燕太子使荊軻刺秦王未遂,秦王又增派大軍支援王翦,秦軍攻占了燕都城薊城,燕王喜逃往遼東,燕薊之地為秦所有。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國準備南下攻楚,秦將李信口稱只需二十萬人馬就可平定楚地,但王翦卻認為需要派出六十萬大軍。秦王認為王翦年老膽怯,未聽取他的意見,派李信、蒙武率軍二十萬人攻楚,在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與楚軍交戰,秦軍大敗。
秦王得知攻楚失利,便親自到頻陽去訪王翦,請他領兵玫楚。王翦對秦王說,大王要用臣領兵,就非派六十萬大軍方可,秦王立即答應。當王翦領兵出發時,秦王為他送行到灞上。王翦向秦王提出要求,請賜給他田地和房子,以作為自己養老和子孫基業。有人問王翦為何此時向秦王求賞賜?
他說,我手握重兵,此時求賞賜以表明我絕無反叛之心,可以消除秦王對我可能產生的猜疑。王翦領兵來到楚國邊界,楚國組織四十萬大軍抗秦。王翦扎營不進,任憑楚軍挑戰,他堅守不肯出戰。雙方相持一年之久,楚將項燕松懈下來,同時楚軍糧草不足,便拔營東歸。
此時,王翦看準了機會,揮兵向楚軍發起猛攻,楚軍潰敗。秦軍追至蘄南(今安徽宿縣東〉,全殲楚軍,逼得楚將項燕自殺?;春幽媳弊優榍貒?。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兵攻入楚國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俘楚王。接著,秦軍在王翦指揮下,馬不停蹄地渡過長江,占領了吳越之地。
第二年,王翦便平定了楚國的屬地,統一了長江流域。秦在楚地設南郡、九江郡和會稽郡。王翦得勝班師回到咸陽,秦王為他舉行慶功宴會。會上王翦便向秦王要求告老還鄉。此后,他便回到家鄉,過著農耕生活,終老于家。王翦南征北戰,為秦統一六國立下了蓋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