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俠客行》#一起重讀金庸#?

石破天是金庸塑造的一個獨特形象,巧合的戲劇性貫穿全文始終。從搶燒餅開始,上摩天嶺,入長樂幫,誤被人打成絕世內功等等,讓人目不暇接。不過更離奇的是,不識一個大字的傻小子進了俠客島,竟然破解了眾多武林高手百思不得其解的太玄經武功,成為武林第一人,這究竟是命運造化還是小說刻意描寫的虛幻世界?
不過金庸借用李白的《俠客行》來這樣闡解武學,畢竟是一大創舉,加上故事讓人讀得過癮,故排在第十。
第九《飛狐外傳》

金庸特別擅長寫小說,像楊過、郭靖、張無忌等人均是活靈活現。不過其中的佼佼者還是首選《飛狐》中的胡斐,雖然小胡斐的描寫只有惡斗商家堡一節,但小胡斐的頑皮機靈和他天性的俠義精神已經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飛狐》里還塑造了一個金庸小說中絕無僅有的女性形象——程靈素。胡斐沒能愛上程靈素,雖然可以說是命運使然,但和袁紫衣的關系似乎寫的有點牽強,不符合他自身的性格,只能理解愛是盲目的。
飛狐是中篇,又在處理程靈素上有紕漏,正如《連城》寫得太苦一樣,加上虎頭蛇尾,飛狐第九。
第八《連城訣》

《連城訣》全書透著一股悲苦的味道,但不同于《天龍》那種因果命運的苦,它是對人世丑惡嘴臉的揭露,悲劇的意味遠遠大于苦澀:
師叔扮做乞丐指點狄云是挑撥;師父故意錯教武功來掩飾;師兄把師弟生埋在墻中還要栽贓;天寧寺眾人爭搶珠寶而中毒發狂;父親親手活葬女兒不夠再來下毒…
連城訣不但寫了人性的悲劇,把愛情也寫得極為悲凄,排第八。
第七《倚天屠龍記》

全書以四句倚天屠龍歌謠貫穿始終,引申出俞岱巖的悲劇,又有張無忌幼年受傷疑問,海島迎謝遜的小船迷團,緊接王盤山屠龍刀大會,張無忌出生冰火島,光明頂明教惡斗六大門派,靈蛇島苦戰波斯三使,少林屠獅大會,這些懸念一環扣一環,讓人讀不釋手。武打情節更是精彩紛呈,氣勢驚險。
但是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特別是周芷若的形象形象反轉,如果單純以師傅遺命的壓力來解釋,似乎沒能觸摸到實質。再如謝遜對周芷若的掩飾也是很牽強,雖然有后來花車上的喻示,但依謝遜的智謀勇略,沒必要委屈到不可理解的做法。
倚天的男女主角光彩被配角搶去不少,情節跌宕卻屢有不連貫之處,故排在第七。
第六《射雕英雄傳》

講述了郭靖背負著家恨國仇闖入江湖,并遇到了紅顏知己黃蓉,最終成長為“俠之大者”的民族英雄的武林故事?!渡涞瘛穼⑽?、俠、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但《射雕》始終沒有擺脫傳統武俠的觀念,全書正邪忠奸清辨,是非黑白分明,并沒能深一層挖掘人性的真義,排第六。
第五《雪山飛狐》

金庸評敘這部書時說過:“只有《雪山飛狐》一部,是在結構上比較花了點心思”。通篇小說下來,實際上只講述了一天的故事,而作者卻用這一天描繪出了胡一刀、胡夫人至死不渝的愛情,以及胡一刀和苗人鳳之間肝膽相照的偉大友誼。還有,各種曲折離奇的情節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回味無窮。
全文雖然篇幅短小,但韻味深長,故排第五。
第四《神雕俠侶》

《神雕》主要講楊過和小龍女天地為之動容的愛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寫出了人類理性的矛盾,不過這點也導致了很多人不喜歡楊過,倔強、叛逆、偏激、報復心重、有時狂得不分是非對錯。
總之,《神雕》不同于傳統的武俠小說,它致力于人性和人世的描繪,為以后正非正,邪非邪的基調埋了伏線,也給理性沖突的觀點留下了更廣闊的討論空間,所以神雕第四。
第三《鹿鼎記》

關于這本書的爭議很多,韋小寶根本不是俠,也不會武(只會那套逃命步法,還要鐵甲護身),他機靈百變,油嘴滑舌,識得察顏觀色,溜須拍馬,簡直是壞了武林的規矩,卻讓許多人喜歡。韋小寶確實已經寫活了。
所以,《鹿鼎記》已經不是單純局限在武俠這個小范圍內,更深入到對社會和人生的披露、探討。故排第三。
第二《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什么,有什么用意,金庸已做了解釋。人世間的歡喜和悲苦,在佛教中通通認為一切皆苦,天龍正是描寫了世人面對八苦的種種心態:
蕭遠山大仇得報,卻是感到無處可去;游坦之鐵罩加頭、自挖雙眼,阿紫始終還是懸崖一跳;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互奪情郎,逍遙子愛上的卻是石頭人;慕容博以死待機,終要歸依佛門而親自失智,喬峰武功蓋世、膽略過人,卻自殺而終……
所有人無不癡迷爭斗,但總是失意無奈,痛苦相伴,最終還是要在這苦難中尋求解脫。排第二。
第一《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不僅寫出了愛恨情仇、武俠爭斗,更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現實、人生哲理,是金庸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